close

演出前與朋友報名了<第七感2感官事件>的搖滾區, 看著介紹文中寫著將有被「冒犯」的可能性, 在焦慮與好奇心驅使之下, 我們準備好了沒準備好的自己, 迎向所有參與的可能性。

 直到開演前, 我們被領到三面牆式的白舞台上, 僅獲知部分的繞圈舞步, 以及可以任意在舞台上坐下休息等提示, 對於其他參與的內容一概不知, 直到閉幕, 大家才知道整場演出的樣貌, 大致上包括互動影像與舞者的攜手合作, 以及搖滾區觀者在未知之下參與互動的編舞形式等。 沒有在事前交代太多, 除了讓演出未知的成分可以真實地執行出來, 舞者也在演出過程中全然透過「肢體」來說話, 說出他們事先編妥的舞作, 說出即興演出的指令, 也說出舞者與搖滾區觀者雙方在全程參演的比例。

 正因演出時身處在作品發生, 及投影環繞的舞台場域中, 我們身體的感知, 視覺的衝擊, 與視角的自由調度, 都異於觀眾席單面向與全景式的觀看經驗, 得以近距離閱讀參與在影像與表演者雙向牽引之下, 所織構出的紋理敘事。親臨製作團隊以手動選定紅外線偵測對象, 運算速度, 動力,方向, 方位等變數, 調設諸種參數設定的即時影像回饋之中。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段, 是製作團隊在三面牆與地板上投射互動影像光點, 光點的紋理像是洗車機隔著玻璃車窗打過來的泡沫, 一浪一浪的向人包圍沖湧, 手臂大力一揮, 泡沫順著雨刷的弧度拋飛出牆外, 接著泡沫群又快速地聚攏過來追人, 首次在互動的視覺影像中被推得心跳加速, 迫使當下的身體很想要逃躲狂奔。

 猛然之間, 我的身體無預期地被舞者拉過去一陣凹折扭轉, 因為未知, 所以身體全然放鬆任人擺布, 迎向所有來不及反應的可能性, 同時間, 舞台上搖滾區的肢體們, 一一被不尋常地折出數尊崎嶇的團塊, 速度與力度在舞者操控之下任意流竄, 在定形之前, 被動的身體又已經迎向下一個未知。針對這個段落, 我們可以發現, 通常受到一些刺激, 人就會有一些反應, 但是由於人對於刺激的敏銳度有別, 大部分受過舞蹈訓練的人, 會較敏銳於身體的感知與反應, 但是對於不一定具有舞蹈背景的參與者來說, 如果接收到太過細膩的刺激, 可能會反應不過來, 針對這個問題, 舞者在編舞構思上, 直接把搖滾區的觀者塑造成某個樣子, 讓不預期迅即有效地被操作控制, 執行了文本上所預示的「冒犯」。

 由於近期在學習關於互動影像的課程, 因此有時候會去思考表演當中影像與舞者之間對話的關係。這件作品的影像並沒有很主要的敘事線, 大都是有機或幾何的點線面元素在變換, 而舞蹈的部分比較有一些故事脈絡可循, 因此我企圖從舞蹈連接閱讀影像的關聯性。其中有一段, 由舞蹈肢體的敘事出發, 男舞者不斷被女舞者窮追不捨的肉身牢籠壓制於地, 逃躲, 又被抓住, 掙脫, 又被抓住, 中間幾度跌倒, 或是想抓人質來作為擋箭牌, 卻仍舊一再的被制伏, 過程中是非常累的, 連觀者都可以感受到極大的焦慮壓迫制悶, 好幾回合之後, 男舞者終於擺脫女舞者, 汗水淋灕的倒地喘息, 胸腔大幅度的起伏, 情緒氛圍漸漸由濃轉淡, 這漸趨舒緩的氣息, 由舞者下方淤積的一灘光團影像出發, 順著綠絲向空間壁面蔓延擴張。就好像劇烈運動完要收操, 器樂演奏完需要讓餘音緩緩收起, 看完演出需要一段時間安靜的迴響反芻, 兒時哭累之後需要時間讓呼吸回復平順... 情緒滿張到一個飽和的極限, 也需要時間靜下來。這個段落, 肢體舞蹈與影像之間有很好的連結。

 至於音樂的部分, 製作團隊於觀眾席周圍安置四顆喇叭, 發出的聲團, 會跟著舞台上舞者的位置同步移動。音樂編製灰悠綿長, 如詩如歌, 整體敘事像是由外太空工廠出發, 返回地球上的歷史事件追憶, 最後投身海洋濤洗記憶任其隨波流逝。

 由簡單無機的訊號聲響, 聲納的嗶聲, 電波雨聲, 節奏強烈的數位音樂交雜出發。中途幾度以宇宙感音樂漸強之後瞬收, 回歸到如馬達規律運轉的無節奏空鳴。

逐漸起飛又帶有空鳴的機具聲響, 轉折至大提琴於空蕩廠房中的揚長緩音, 裡頭帶有一股戰後煙硝的況味或悲傷行者的灰調子。琴音漸漸由中音層出發, 幾度繞出又折返原點, 迂迴之下的焦濁緊鎖在化不開的眉隙。經無節奏空鳴的銜接, 段落再度轉回簡單無機的訊號聲響, 但是這回多了幾道帶有幽然回音餘韻的聲線層最底層的低音節奏聲, 襯著低迴, 中高音層迷濛著幻化之音, 隱約穿插幾句吟唱, 偶然的幾段高音旋律, 最上層再綴有幾滴高音的聲納脆響。

大提琴急促的幾響拉弦, 有種玄寂之感。接著在懸浮的空弦撥抖之下, 琴聲悠然奏響, 帶有一種敘事性, 仿佛在娓娓追溯某個嚴肅的議題, 亦或是某些塵封未解的時空, 被微光反射出幾絲餘輝碎屑。大提琴如波, 柔軟的浪在記憶表層。一時之間辨認了一下, 又似乎裹身深洋, 任憑微藍濤洗滾動。許多事似乎不再重要, 不再需要被憶起。在淡然之間, 恍惚著波光。

在音樂聲響與影像凝聚的時空感之下, 舞台上發生的所有事件都被包覆其中, 各方又相互編織推引。整體帶給我的思考是:當互動影像隨著舞者跑, 舞者的身體因為互動影像的追擊而正向或反向運動, 作品樣貌在預料之內其實難以預料; 當未知互動編舞, 在掌控之下又包含著些難以掌控, 那麼參與互動的雙方, 不管是影像和舞者, 或是舞者與搖滾區的觀眾, 都各自成了相互對照的雙面鏡, 在迴返映射的無限迴圈之中共塑造彼此當下存在的樣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din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