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油畫課蘇志徹老師分享了許多求學中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些是親身和台灣第一代藝術家(廖繼春、洪瑞麟之類的)學習的經驗、老師的特質,有一些是到英國求學的一些經驗,有誤打誤撞,有當地人在創作時的認真態度,有教學方式上的砥礪受益,自製畫布顏料的體驗…一邊說一邊臉上洋溢著興奮的表情,充滿著無限的活力~ 我想,這就是一種說話的戲劇性張力吧,簡單的把它紀錄一下 1. 英國一個繃好的油畫布要台幣約2000多(台灣約100多就買的到) 自己繃就比較便宜,店家陳列十幾種不同的布材(麻、仿麻、棉、混紡等)可以自己挑就幫你裁,去B&Q找喜歡的木條,回去學校地下室用機具裁切,有專門裁切特殊角度的機器,就可以自己做特殊形狀的畫框,還有將木條切出卡榫接頭的機器(用釘子釘框久了會生銹也會傷畫布;但用卡榫接框放100年框也不會壞而且表面光滑的像家具一樣),老師插話補充,現在台灣市面上油畫框用釘槍釘畫布是釘在框背而非框側就是他教學生的,後來廠商也一個個跟進,所以現在買到的畫布都是這種釘法,其優點是要換框比較不會傷到畫布。 2. 有一天老師到學校上廖繼春老師的課,學校通知他們說以後不用再來上課了,老師已經死了,大家一陣震驚,下週想想還是去教室看看要怎麼辦,一進去赫然看到老師坐在教室裡,沒有講話,微笑著看著他們,大家又是一陣的吃驚,想說這是鬼魂還是什麼,不是說已經死了嗎?!老師這才慢慢說出他上星期其實已經死了半小時,又活了過來,他的靈魂飄在半空,看著自己一動也不動的躺在床上,到了平常該起床的時間還沒醒,師母走進房間,一陣的驚慌,還叫了救護車,他也一路跟到醫院去,看著醫療人員一陣搶救電擊,他看到上面有一個地方有光,很想去,但一過去卻被人拉住,當時還有憤怒的情緒,後來就回到了身體裡,醒過來,一年後,廖繼春老師才又真的離開人世。 3. 在英國唸美術系有一個大一的同學,其作品不成熟但是是他自己很滿意的,有學長邀請他一起到一個郊區小鎮一起展覽,光為了包裝就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他先去圖書館找了如何做畫框的書,自己找木材裁切、拋光、上一道又一道的漆、裝訂)其水準不差外面錶框店做的專業級框。又去借了如何做包裝國寶級畫作的紙箱,據說做完後四張30號左右的油畫,一張張鑲入紙箱中,再關上門(還有門喔!),大力搖晃紙箱,一點聲音也沒有,可見其內部之密合,書上說依此法製作之箱體,運送途中若意外從卡車上摔下來也不會壞!旁人或許認為作品並不優秀還這樣搞剛的包裝,未免也太過誇張,不過可以從中看出這個學生以後一定會做的很好,因為他一定會把每件作品當寶貝一樣的看待,一種自信與認真的體現。
5. 一個平常都很Lady的英國女同學,工作室在老師對面那一間,一天早上不知道在忙什麼乒乒碰碰的,直到中午要吃飯時才走出來,原來是在自己的工作室實驗各種油質和各種白份(太白粉 石膏粉 麵粉…)融溶滴流的效果,於小小的工作室四面牆全貼上全開的紙,先潑油,接著抓一把粉砸到牆上,試驗了一整個早上,出來時,結果頭髮、臉、眼睫毛、全身都白粉,連她自己去廁所看到鏡子都尖叫,可見工作時全然的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