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選擇本類別以及本書之緣由

     選擇此類是因為想多了解藝術教育,包括台灣的藝術教育現況、其他國家如何進行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的策略和觀點等。而會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很欣賞漢寶德教授(其本身即出身建築,也大力的推行美學,擔任過南藝大的首任創校校長,是很重視美育的一位專業學者),對於他於本書所統整的幾個章節分類很感興趣,簡閱之,覺得其觀點很真切,兼具深度與廣度(不僅探討藝術教育,也觀察現今台灣的教育現況和制度,提出問題與盲點,比照對歐美藝術教育的實際考察以及探討藝術與文化在生活中存在的角色等),相當的用心,語重心長的在探究這些議題,故擇之深讀。

    我於讀完本書之後做了一些統整分類,並重新編排議題探討的順序,以符應此一課程以及我想釐清的課題,(根本的現況)從藝術在生活中的現況與定位,(價值)談藝術存在的意義,(藝術教育)進而喚醒我們對藝術教育的重視,(教育策略)探討藝術教育及統整教育的問題與實施,最後以歐美的藝術教育考察做為借鏡。

2. 本書的寫作主旨或創作背景

    漢寶德教授曾任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的委員多年,但是委員會卻從不討論藝術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沒有機會提出來討論,政府和教育學者也不重視它,但是漢寶德教授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便書寫出版此書來喚起讀者的重視,將觀點釋放出來,以跨越正式體制與學術論爭的框架與關卡。書中涵括近幾年到國外參訪收集藝術教育的第一手資料,訪問了十五所中學的校長、老師、甚至隨班上課看他們的教學情形,統整提出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具體方法,並且在本書的出版之後,確實在台灣的各地出現了具體的建設響應,比如<我們需要一座兒童美術館>此一議題提出之後,高美館設立了兒童美術館、台北市北投設立了兒童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在2005年的一些展示帶有一些兒童館的意味。漢寶德教授深信,藝術在教育中的地位應是核心而不是邊緣,每一位教育學家都應有藝術家的胸襟與精神,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3. 摘錄至少 3 則內容(附頁碼)並說明摘錄理由

摘錄一(P.127)我國生活藝術的問題

    (摘錄)當今我國的工業發展以外銷取向為主(一切針對外國人的需要而生產),但是卻缺乏自發性,缺乏國民的心智與文化傳統潛藏在內,反觀自唐以來,我們就外銷大量的陶瓷,歷經宋、元、明、清遠銷歐洲,但是本質上,那是一種文化輸出,以本土發展出的技術,加上本土生產者的創意,調和了進口國的需要,而創造出獨特的產品,這些產品雖然為外國人的生活而製作,仍然有不可抹滅的中國性格,達成文化交融的目的,對於輸出和輸入兩地的文化都有正面的作用。我國還沒有建立一個文化上的中產階級,富裕的人太過豪奢,不會關心目前生產的日用品品質,至於基層社會,經濟力薄弱教育程度低,對於生活用品沒有能力挑剔,只有中產階級一方面可以位生活藝術品付出代價,一方面又有鑑賞的眼光要求高品質的產品,有這一個層級,工業界才會產出合乎水準的產品,摧生高品質的生活。態度上的失職,傳統工藝的沒落,工藝從業者轉換跑道向白領階級發展追求較高的社會地位,以至於對製品的負責態度逐漸消失,馬馬虎虎、偷工減料、視欺騙為合法的作業方式、重表面玩花樣、甚至影響到道德觀念。綜觀以上的觀點,當今國人失去了生活的規範,失去追求品質的自發精神,導致創造力的喪失,這是文化上最大的隱憂

    生活的藝術代表人對生活的憧憬,生活藝術的創造是一個民族在改善生活上的具體表現。歐西各進步國的市場上常出現大量的新產品,實代表其文化之活力,及對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信心。可見藝術與文化生活實在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藝術教育實在是不容輕忽,有兩個方向需要下工夫,一為教育國人如何生產生活藝術、二為教育社會,提升其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理由)從歷史文化、國家素質、與經濟發展來看,以大格局的視野洞悉藝術的價值,可以明白我國的缺陷,將藝術推廣從教育開始作為出發點,期盼台灣再次尋回自身的文化價值以及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閱讀之後也深深激勵身為藝術與設計學習者的我,看見自身所接觸的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領域,也一定程度的擔負了更多美在教育與生活中推廣深植的責任。

摘錄二(P.14) 藝術教育存在的意義

    (摘錄)基本上頂尖的藝術家不一定出自正規藝術教育,出自正規藝術教育的學生也不一定會成為頂尖的藝術家,那麼為什麼要辦正規的藝術教育呢?以具體的功用來說就是為了有計畫的培植藝術人才,因為藝術家固然可以自然產生,但是當社會需要他們的時候,不一定有現成的人才可用。

    (理由)藝術教育原來是具有實際功用的,但是明白了功用之後就應更嚴肅的面對如何提升人才培育的品質以及如何有效的使用人才等議題,當然,就無形潛在的影響效用來說,藝術教育也具有下列各項作用,也是相當不容忽視的1.品味的培養2.磨練心思的敏感度、深刻的體認與觀察力3.想像力、判斷力、創造力的啟發4.當今已走向美感經濟的年代,將美融入產業中,是提升國家經濟、文化、素質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摘錄三(P.6) 台灣藝術教育的問題

    (摘錄)我們大都認為藝術靠天份,有天份的孩子值得培育,也有機會成為藝術家,其他沒有天份的孩子,敎也沒用,就較不看重,也就是藝術既無法敎,又沒有廣泛就業上的實際用途,被忽視是很自然的,再加上正規升學科目中不包括美術,美術課安排的時數少,甚至會被借課另作他用。

    (理由)這實在是一個忽視藝術教育很真實很可怕的現況與弊病,台灣確實是如此在看待學校中的藝術教育,彷彿美是藝術家的責任其他人則事不關己,孰不知其實人人都有潛能,都能應用,都能加值,實在可惜,亟需導正。借鏡北歐,從國小開始就有藝術和設計的課程,一個班級中分一半,其中一半進行設計發想討論,另一半進行接續的實作設計,上下學期,兩組人馬互相調換之,從小開始接觸,學習,參與,難怪北歐設計在今天如此大鳴大放。再言,許多歐美的國家,街頭不難看見美麗的櫥窗或包裝設計,一問之下,不是出身自藝術設計相關科系,卻能在生活周遭自然的釋放應用美。

摘錄四(P.20) 藝術教育的制度與專才和通才之探討

      (摘錄)歐洲設立各不相涉的學院(音樂、美術、工藝…) 。大陸亦設立學院(美術、音樂、戲劇、工藝、舞蹈、戲曲、電影…) 。美國各類雜陳(藝術大學、單科學院、綜合學院…)各依所需自立門戶並無障礙。台灣是世界上唯一採綜合藝術學院形式的國家,一個美術系往往包羅萬象,古今中外、創作、表演、理論…洋洋大觀,其廣度雖廣,但精細度、專業度、成效則令人汗顏。

     (理由)觀看各國藝術教育制度大都為分門別類,各自求精,互不相涉,而台灣的藝術教育則大雜燴,其實各自有各自的優缺點,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何者為佳,實有討論空間,。專才教育的優點是學生自幼即抓準定點,進行專業的培育,其成效與品質相當頂尖;專才教育的缺點是較為忽視人多方面的潛能,而較無彈性。通才教育的優點是提供多方接觸的機會再依個人所喜,拉長時間線,於人生道路上擇項再續開發鑽研,也為下一代的通才教育作準備;通才教育的缺點是不專精。台灣該如何在通才教育的環境中提升專業素質,實在是應該被重視。

摘錄四(P.44) 統整教育的目的與弊病

    (摘錄)在學校中的統整目標就是要達成全人教育,把一個全人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分給若干教師教授,卻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感覺到被支解,但是成功的統整談何容易,統而不整像四不像,本質上不同整卻硬要牽扯上關係則太過膚淺。而統整教學也有一些弊病存在,比方說1.核心課程必然以社會焦點為主,很難平均涵蓋科學或藝術等學科內容,課程必然偏頗不全2.無法達成基本學習的傳授,解決問題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學習基本語言、運算及生活必要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3.犧牲了天才兒童,使他們無法在學科教育中突顯,再專業學問上有所建樹4.統整課程很難評估學生的成績,將使若干兒童跟在團體裡鬼混,學不到什麼具體的知識。

    (理由)過去對九年一貫所提倡的統整學科不是很了解,也想知道它所存在的問題,讀完這一部份,明白了其提倡的出發點,以及不容忽視的困難之處,所以在下一段的摘錄中,借鏡一些交決方案上的建議,思索統整教育的可行性。

摘錄五(P.50)統整教育之實施方案

(摘錄)

方案一: 以歷史(歷史、文化史、藝術史)的軸線貫穿統整各個學科

方案二: 以藝術與科學為核心延伸結合生物學、哲學、文學、社會學、園藝學…等全面性的統整。比如以「松樹」為例,以一張松樹照片和國畫中的松樹做比較,就知道中國人心目中的松樹和真實的松樹是不同的。科學家可以介紹松樹:溫帶植物樹幹直挺、藝術史家可以告訴我們:從何時中國人喜歡畫松、松與黃山的關係、與中國山水畫的關係、生態學家:松樹如何在高山氣候與石塊中艱苦生長、它為什麼會倒懸而生成一種奇怪的造型、哲學家:在中國哲學中松象徵高風亮節堅貞不拔的精神、文學家:孤高的人格為中國人所景仰、辛棄疾:「我意長松,倒生陰壑,細吟風雨」說明古代詩人的哲人情懷、社會學家:松的價值觀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影響、園藝家:松樹的意象如何成為中國與日本的盆栽藝術、結局由水墨畫家收場,敎大家中國畫家如何用毛筆勾畫出松樹的孤高精神,學生們可以試試看。這樣的統整式教學適合於每個學期的最後兩週及九年級的最後一個學期來實施,其他時間的課程仍應著重基本學科,如此一來,減少弊病,也達成統整性思考的教學目標。

    (理由)有計畫,不偏廢,拿捏教學策略使用時機的統整式教學是合宜的,可以提升學生在思考上的廣度與靈活度,可參考之

摘錄六(P.80)歐美國家的藝術教育

    (摘錄)藝術課程以美術為主有些地區會加上上音樂、戲劇、或設計。將藝術是為人文的一部份,並沒有特別強調的必要。教室的使用相當的豐富多元,除了上美術課還做為演講堂、牆面是名家畫作與學生作品的展覽區、流質作品待乾的網狀多層廚、也有教材教具與特殊設備的儲藏空間、放置大量畫冊與書籍的圖書櫃等。在校園中或利用重新整修的社區老宅設置學生的作品展示廊。少部分設有電腦繪畫的學習區或是與聲光效果有關的藝術體驗空間。在藝術的教學中,包含歷史、評論、審美、創作、用文字表達自己的作品或是師生在各作品之間進行討論,即是很自然的將文字帶入道藝術之中。

    (理由)一窺歐美藝術教育的實施方式及空間設備,可知其運作的方式是簡單卻不馬虎的並不特別在意課程是否統整或是否在形式上結合了人文,而是單純的教學 讓學生嚐試發揮討論互動也很重視展示,使學生輕鬆卻深入的參與藝術創作與思考的啟發

4. 心得與評論,請針對作者所表達的觀點加以反思

    台灣的藝術在教育上屬於旁支體系,被重視的程度相當的低落,唯有有心人士乾著急,實在是需要被提升、被討論、被重視、被建設,以合宜的方式統整,存在價值需要有效的被明白,不只是具體的人才培育,更重要的是從小培養對於美的依存與釋放,從小學到大學,都應該要有藝術的課程,(因為現今台灣的藝術教育似乎從國小就停止了高中大學除非是藝術科系,否則一般人跟本不太會接觸到藝術甚至可以說是與審美的世界絕緣),其潛在價值足以在人格、文化、經濟、國家素質與競爭力上產生極大的能量加值與助益。有一個數據顯示,重視藝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的中小學,其學科成績都較為優異,可見藝術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藝術是有錢有閒才去接觸的東西,但是綜觀現今具競爭力的國家,有不少是以美學做為加值的利器,藝術教育,刻不容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adin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