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結構改變
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
台灣面臨產業發展的瓶頸
投資中國的熱潮居高不退
造成政府經濟發展與主體意識的決策兩難
不但經濟成長不如預期
台灣作為全球科技產業
供應鏈的重要競爭力
也在一步一步的流失當中
如何在全球市場中
重新界定與建立
以獲得更大的利益與成長
是要嚴肅面對的問題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布的2007年
世界競爭力評比年鑑中
台灣從前一年的17名退到18名
首度被中國超越
台灣的經濟實力雖有顯著上升
但若要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
必須提升政府效率與基礎建設
迎頭趕上才行
反觀地理位置與資源貧乏程度與台灣相近的
愛爾蘭(14名)與新加坡(2名)
表現都很出色
愛爾蘭:
積極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
國土面積是台灣的兩倍大
但人口不到台灣的1/5
自從發展重點從政治轉向經濟
成為歐盟經濟成長率最高個國家
以及歐盟第二富裕國 (僅次於盧森堡)
政策有兩大要點:
(1) 對愛爾蘭教育體制作出承諾,如果要吸引企業到愛爾蘭,企業需要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企業需要人才來活絡市場,若是沒有足夠的人才,甚麼都別談
(2) 採取低公司稅 (12.5%)
經濟政策略經2.30年改朝換代也不輕易更動
為的是確保愛爾蘭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
現在全球10大藥廠,有9家在愛爾蘭設廠
全球20大醫療器材製造商,有16家進駐
全球10大軟體公司,都已在愛爾蘭設立分公司
全球50%銷往歐洲的軟體,在愛爾蘭產出
愛爾蘭現在已經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軟體出口國
2007年11月微軟開始在愛爾蘭投資五億建立新的歐洲資料中心
這也是微軟除了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投資
因為愛爾蘭有足夠優秀的科技人才
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的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生產總額的75%
出口的外資企業也高占85%並向90%衝刺
愛爾蘭已經成為國際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
另有幫助本國企業發展到國際的政府單位
<愛爾蘭企業署>
4000家公司共同投資
1. 提供資金
2. 協助研發
3. 發展管理技術
4. 開發全球市場
在全球34個城市設置辦事處
協助企業找到通路
為產品找市場
為發展市場找事業夥伴集合資公司共同拓展商機
小型開放的經濟結構 (就像愛爾蘭)
其生死存亡就在於
是否具備銷往全球市場的能力
否則會面臨非常非常嚴重的困境
愛爾蘭與台灣都沒有經歷過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
愛爾蘭也錯過了重工業發展
所以當愛爾蘭開始參與工業化時
新的科技工業正著重於
大量的科學知識
而年輕的科技人才都在這
政府先積極建設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
擴增以電子商務為導向的技職訓練質量
同時擴大高等教育的投資
讓公立學校一律免學費
現在愛爾蘭成年人的識字率全球第一
也是歐盟成員中英語最流利的國家
難怪全球十大電腦廠商及藥廠都願意投資進駐
2003年成立Digital Media Center
為下一波可能崛起的電子商務準備
實驗如何創造與發展新的產業
尤以數位媒體為焦點
現階段愛爾蘭已有許多的創意軟體公司
而且我們長有期的藝術創作,寫作,劇場等
這次的計劃就是要結合兩者
為數位媒體服務
提供一萬個合法的工作機會
來自全球各地的公司
或是想要設立歐洲總部的聚集機會
2007~2013國家發展計畫
改善愛爾蘭與其生活品質的七年計畫
永續經濟成長 更好的社會包容 平衡的區域發展
頭入金費1836億歐元
也更加促進進駐愛爾蘭的誘因
專注高附加價值的投資
將生技與資訊科技的研發做產業升級
政府強力領導與務實貫徹產業政策
製造雙贏
終極長期的目標應是所有人都能滿意
不管各自的立場為何